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晨光文学 www.cgwx.net,最快更新足球大亨最新章节!

    (一)

    虽然前面也打了好几场热身赛,但毕竟没有陈灼在场,没有陈灼的香港队,是另外一支球队,更何况现在是陈灼、加森、林智健和谢嘉强四名旅欧球员一起出场。

    虽然只是一场内部对抗赛,但是今天的香港队队员们精神气显得很不一样的感觉。

    “嘟嘟嘟~~~”巴乔鸣哨中止比赛,安排道:“patton,到b队打后腰,谢嘉强打拖后,你,翟廷峰,你来a队……”

    “嘟嘟嘟~~~”巴乔又一次鸣哨中断比赛,命令道:“每个人都站在原地不要动,自己看下自己的位置!徐,你的位置应该在哪里?刚才林喊你的时候,你为什么没有立即回撤回去?还有你,欧阳……”

    对抗赛的前45分钟,被巴乔的哨声打断了20多次,平均两分多钟巴乔就会鸣哨中断比赛然后讲上几句。

    第二个45分钟,比赛显得顺畅多了,三条线上基本上没有出现过脱节的情况,而这种脱节,是之前一个星期里香港队在热身赛中输球的最大原因。

    (二)

    “热身赛和对抗赛都是为了发现问题和检验训练成果,但竞技体育嘛,都有着竞争的成分在里面!”陈灼说道。

    对抗赛结束之后,球员们非要让陈灼总结几句,巴乔和教练组的成员们也没有反对。

    “对抗赛的竞争姓在哪里?谁能告诉我?来,你,郭建邦,你来说!哦……嗯嗯,说的好!刚刚建邦讲的大家听清楚没有,我重复一遍,建邦说,对抗赛的竞争姓,是队内的竞争,确定谁能够打上主力!讲的非常好!”陈灼和大家做着互动,指着夏志明,又问道:“志明,你来说说,我们热身赛的竞争成分在哪个方面?”

    “都是争取机会,在队内对抗赛中表现出色,就有了参加热身赛的机会,参加热身赛时候表现出色,就有了参加正赛的机会!”夏志明讲道。

    陈灼表扬道:“非常好,志明说了一个词,机会!我再补充一个词,提高!对于我们自己来说,训练,比赛,包括队内对抗赛,热身赛,正式比赛,都是一个一个的机会,提高的机会!”

    陈灼一边说一边打着手势,球员们纷纷点头表示认同。

    “然后我们再回到训练中去!在巴乔教练带着大家合练的这段曰子,谁感觉自己有提高的举手给我看看!”陈灼问道。

    大家全都把手举了起来,陈灼点点头示意大家放下,继续说道:“很好,大家感觉都有提高,有没有人觉得训练量不够,想要加量的?”

    大家哈哈笑着,觉得陈灼在开玩笑,谁会有这种要求啊,就连听到教练员翻译陈灼意思的巴乔也乐了,哪有这种……

    居然……有两个,哦不,三个球员举手,第三个举手的球员显然是犹豫了一下怕只有自己举,回头看看有人举手,这才把半扬起的手臂举了起来。

    “还有我!”加森也举起了手臂,他是听了队友翻译之后才行动的,延误的一两秒不是他的责任。

    陈灼看过去,前面两个几乎同时举手的,一个是边卫郭建邦,一个是中后卫翟廷峰,都是香港籍球员。而犹豫了一下才举手的,是b队的影锋巢鹏飞,1987年出生,刚满23岁,和徐德帅一样,巢鹏飞也是大连实德青年队来到香港的“国援”。

    (三)

    “国援”一词起源于中国香港,当时的港人习惯将来港踢球的内地球员用于该词称呼。从“国援”近20年的历史上看,他们的表现曾几经辉煌,也曾几度黯淡,但是他们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,并用辛勤的汗水书写着外来人的“港人精神”,而他们也在这个过程中慢慢赢得了港人的理解和尊重。

    香港足总是1993年开始开放对大陆球员引进条款的,规定“国援”不再占用香港职业球队的“外援”名额,此时博斯曼法案尚未正式裁决,可以说香港的开放精神走在了前面。

    顺带着稍微讲一下“国援”的历史,香港职业足球第一位正式的“国援”是1993年到香港效力的天津球员宋连勇,1965年出生的他加盟香港南华的时候已经28岁,宋连勇是1985年世青赛时候的中国国青队主力,当时国青的首发前锋就是他和高洪波两个人,在中国足球还没有进入职业化阶段的时候,南下的宋连勇也成为了一个“拓荒者”。在1997年的时候,宋连勇取得永居权并代表香港队参加了世界杯预选赛,打响了国援的第一枪。

    1997年度,两届中国足球先生荣膺者吴群立加盟南华,将“国援”在港人心目中的地位到达了顶峰。尽管“立仔”当时已年届34岁,且多年征战绿茵场留下的伤病已不能应付全场90分钟的比赛,但是他依然是南华队不可缺少的核心。

    曾与吴群立共事的前南华总监梁志守回忆道:“以他的水平,即使是数分钟也可改写战局。当时我常向对手说,即使前60分钟你领先我也不打紧,只要最后30分钟我派立仔上场,同样赢你。”

    当然,这也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香港联赛的水平问题,那两个赛季中,“立仔”也是名利双收,在至少拿着5万港元月薪的同时,也两度入选香港联赛最佳11人阵容,当时的5万港币相当于6万多人民币,而当时在职业联赛初期,中国大陆球员普遍的月薪只有三千到五千人民币而已,像陈灼曾经效力的八一队,那个时候月薪更低。

    接下来,1997年的金融风暴导致香港经济大幅度衰退,经济低迷也导致对足球的投资力度降低,加上中国足球职业联赛进入了高速增长期,从千禧年之后尤其是2002年中国进入世界杯之后,更多的“国援”都是过气球员过来养老和淘金,而且还把不完善不健康的中国职业联赛中的恶习带了过来,把“国援”的形象毁掉了不少。

    这其中最著名的案例就是张恩华,某一年的联赛中,由于不便明... -->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